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經濟學的基礎 - 家計單位的經濟行為


在整個經濟體系內,我們已經在經濟循環圖概說當中將其分為四名角色,也就是經濟學課本當中的經濟單位。這四名角色是主導經濟體系的運作。



我們首先介紹家計單位(Household)的經濟行為。

家計單位的組成成員可以想做是每家每戶都有的戶口名簿或是戶籍謄本,這是政府機關容易紀錄與統計每家每戶的人口。於是,家計單位這樣的名詞就與我們的生活連上關係。

在我們的戶口名簿上,第一欄出現的就是戶長,一般來說戶長通常就是家庭當中的經濟主力,總是要為家戶的生存而打拼。為了讓家戶裏頭的成員可以存活下來,戶長會檢核自己擁有的資源(也就是要素),然後到要素市場上去販賣。

每個戶長都會擁有的就是他們的時間與體力(俗稱的勞動力),所以這也就是我們介紹經濟循環圖時,將要素市場以勞動市場替代的原因。

他們進入要素市場販賣他們擁有的資源,有勞動力的就會販賣他們的勞動力,成為勞動供給(Labor Supply);有資本的就會販賣他們的資本,成為資本供給(Capital Supply)。



若能夠賣掉他們擁有的資源,就可以換到能夠維持存活所需的商品,或者是換到薪資(所得),再去商品市場上購買家計單位所需要的商品。

家計單位未必會將所得花完,除了購買商品外,還需要向政府納稅,若還有餘額,就可以存起來。即使是在非貨幣時代,部分商品或糧食也可以被保存下來(運用醃漬與風乾方法),在未來用於維持生活。

所以家計單位的經濟行為可以歸納為
  1. 以生存為目的
  2. 販賣他們擁有的資源
  3. 購買需要的商品
  4. 有納稅的義務
  5. 有餘額可以儲蓄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經濟學的基礎 - 經濟循環圖概說

無論是基礎的經濟學、個體經濟學或總體經濟學,在前言總是會提到循環圖來讓學習者了解他們位在哪個地方。有趣的是循環圖總是無法全面性地展顯出來,甚至指引學習者知道他們該怎麼使用經濟循環圖。

Parkin在他所論著的經濟學教科書中,就將整個經濟循環圖展現出來。


就像是線上遊戲一般,初心者進入遊戲前總會來段開場動畫,告訴初心者所在的情境是怎樣。同樣地,完整的經濟循環圖內會包含四名角色、四個市場與金流方向。

四名角色:家計單位、廠商、政府與國外部門

如果沒有國外部門的話,那麼經濟循環圖就是封閉體系,如同清朝鎖國時期。
如果有國外部門的話,那麼經濟循環圖就是開放體系,如同台灣從早年至今的情況。

在圖上,四名角色可以在四個地方活動,也就是市場(Market)。

四個市場:勞動市場、商品市場、金融市場、外匯市場

在這邊的勞動市場只是要素市場當中的一種要素。
因為勞動的數量就為龐大,所以我在這邊將勞動市場指稱為要素市場的代表。

四種要素:勞動、資本、土地、企業家精神
四種報酬:工資、利息、地租、利潤

整個經濟循環圖,其實就是在講總體經濟的範圍。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學習經濟學的入門經驗

過去看過的經濟學教科書多是使用圖解、數學式來證實經濟學觀念的正確性,同時也讓學習者了解經濟學觀念的實用性。我常想如果能夠搭配電腦使用,達到經濟學觀念的實作演練,那不知該有多好?!

其實國外也有類似的教科書,只是深入一看,也都是根據經濟學的章節來撰寫內容。於是,我又想如果可以從本質著手,配合真實狀況,會不會更能夠將經濟學觀念的基礎說明得更加透徹?

經濟學最常見的區分方式就是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與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

所謂個體或總體,其實是從討論的對象(或角色)不同範疇而有所區隔。

個體經濟學是討論消費者(或生產者、政府)的經濟行為,而總體經濟學則是討論較大範疇,如國家、區域或全球的整合性經濟行為。於是,兩者的代表性指標就有所不同。


雖然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有所差異,但是,個體經濟學還是總體經濟學的基礎,所以,在新古典理論,常會提到個體基礎下的總體分析方法。

無論是先從總體的角度學習經濟學,或是先從個體角度學習經濟學,都是合宜且適用的。原因在於你選擇想先「見樹」再「見林」,還是先「見林」再「見樹」

如果你選擇先「見樹」再「見林」,未免有以管窺天之虞,容易產生合成謬誤。如果選擇先「見林」再「見樹」,又難免犯了分割謬誤。

如此說來,好像怎樣做都不合適。那麼在這邊給初學者一個小小的建議,那就是投資理財上的一個觀念:

先見全盤(大盤走勢),然後觀看類股走勢,從強勢的類股中挑選一支值得你投資的股票。

或者是當你開車去某目的地前,先看看地圖,如同俯視一般了解大致的路況後,再上路,總比到了當地,在巷弄之間如無頭蒼蠅穿梭其中還來得好吧。

想避開分割謬誤,則可以如此思考:

並非一個類股下的所有股票都是強勢,開紅。

因此,當你了解整個經濟狀況後,再深入去看個體的經濟行為時,總是比較能夠抓出系統性的相同因素,剩下的就是個體自己的特殊因素在影響其決策了。